开放题
面试官经常通过开放题判断候选人的视野与思考深度。结合 Node 全栈与 AI 趋势,准备结构化回答。
1. “什么样的前端/全栈代码是好的?”
- 可维护:领域驱动的分层、清晰的依赖管理、完善的类型约束(TS/JSON Schema)。
- 可观测:日志、指标、Tracing 齐全,调试信息友好,支持快速定位线上问题。
- 可协作:组件、API、提示词(Prompt)均沉淀在设计系统/知识库中,支持复用。
- AI 时代加分点:描述如何利用单元测试 + LLM 自动回归(例如
vitest --reporter junit
输出给 AI 分析失败原因)。
2. “如何评价当前主流框架(React/Vue/Svelte/Solid/Nuxt/Next)?”
- 从渲染模式(MPA/SPA/SSR/ISR/Edge)、生态(状态管理、路由、AI SDK)与部署(Node、边缘、Serverless)三个维度比较。
- 举例说明:React 生态在同构 + AI Agent UI(LangGraph.js、OpenAI Realtime)方面领先;Nuxt 3 内置 Nitro,便于 Node BFF 保持一致技术栈。
- 回答中可引入“如何让 Node 服务承载 SSR + AI 推理”的实践,展现全栈思维。
3. “全栈工程师的职责与职业发展?”
- 上游:需求梳理、API 设计、提示词工程(Prompt Engineering),确保 AI 输出可控。
- 中游:前端体验(Web/App)、BFF、Serverless 函数、队列处理,关注性能与稳定。
- 下游:数据存储、监控告警、A/B 实验、成本分析。
- 发展路径:技术专家(架构 + 数据 + AI)、业务负责人(运营副业/增长)、创业(结合内容生产、副业运营、AI 服务),呼应用户关注的创业与副业主题。
4. “如何规划一次重构?”
- 明确目标:性能、可维护性、AI 接入、安全合规。
- 制定里程碑:PoC → 渐进式改造 → 并行运行 → 切流 → 回收旧系统。
- 配置保障:自动化测试 + 合同测试 + AI 回归脚本(提示词固定、快照校验)。
- 沟通与度量:构建仪表盘(Grafana/飞书多维表格)跟踪 KPI,如构建时长、接口耗时、AI 调用成本。
5. “你如何理解前端/全栈架构师?”
- 负责跨团队的技术决策,包含前端框架、Node BFF、CI/CD、质量规范、AI 服务编排。
- 推动平台化:组件库、设计系统、低代码/表单引擎、提示词模板中心、RAG 服务。
- 建立数据驱动的评估体系:每周伴随产品/运营复盘,输出技术指标和改进计划。
- 面试亮点:谈及如何引导团队正确使用 AI(权限、提示词评审、Human-in-the-loop)。
6. “如何用 AI 提升团队效率?”
- 开发:使用 Cursor/Copilot Chat 起草方案,但必须通过 Code Review 和自动化测试验收。
- 测试:利用 LLM 生成测试用例、接口 Mock、性能基线;搭配
Playwright
或Nuxt Test Utils
做回归。 - 运维:AI 生成变更公告、部署脚本、日志解析说明;再结合
OpenTelemetry
指标五分钟内回溯问题。 - 副业案例:通过 Node 定时任务 + AI 生成抖音脚本/小红书文案,结合数据库记录效果并持续调优。
7. “如何在面对不确定的需求时推进项目?”
- 快速验证:用
Next.js + Vercel
或Nuxt + Nitro
搭建 MVP,接口用 Node Serverless 函数代理 AI。 - 数据驱动:埋点 + 分析(Mixpanel、神策、阿里 ARMS)评估效果。
- 运营协同:与产品/运营共建 Prompt 库、自动化运营脚本,形成业务闭环。
- 迭代策略:分层 Feature Flag(前端、BFF、AI 模型),可实时切换模型版本或提示词模板。
建议准备 2-3 个亲身经历的故事,体现“问题 → 分析 → 决策 → 复盘”,并把 AI 与 Node 全栈能力自然融入叙述。
↑